投身于无学前教育的校点

悔梅村校点是19名小学生学习的地方。该校点由两位扎根老师负责。
悔梅村校点是19名小学生学习的地方。该校点由两位扎根老师负责。

乂安省桂峰县根懑(Cắm Muộn)乡悔梅(Huồi Máy)村尚无设有学前班,因此扎根悔梅村的老师们均必须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写字培训。对悔梅村学生和村民来说,扎根当地各校点的老师们已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乂安省桂峰县根懑(Cắm Muộn)乡悔梅(Huồi Máy)村尚无设有学前班,因此扎根悔梅村的老师们均必须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写字培训。对悔梅村学生和村民来说,扎根当地各校点的老师们已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悔梅村曾经是乂安省桂峰县根懑乡的单独村寨。距今几年,该居民区共有37户居民,其中的35户克穆族家庭被归入根波姆村,距村寨中心和乡中心约20公里,交通十分不方便,进入乡中心,要走路3个小时。

4. Năm học 2023-2024, thầy Lô Văn Thanh phụ trách lớp 3 và 5 với 12 học sinh (1).JPG
2023-2024学年,芦文青老师负责三年级和五年级的12名学生。

隶属根懑乡第二号小学校的悔梅校点坐落于纵横的高山峡谷之上,交通非常不便,且无网络信号。在院子里,老师们引导学生玩游戏。欢乐的氛围让师生之间几乎没有距离。俄老师自2020年起已来到悔梅校点,并扎根此地,他负责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培训班。除了教学生读书和写字外,俄老师还负责体育课程,并引导学生玩游戏。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俄老师已多年扎根在特困地区—知礼边界乡若干学校。

3. đặc thù các em không được học lớp mẫu giáo nên việc làm quen với từng con chữ rất khó khăn.JPG
俄老师负责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

来到悔梅乡,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对俄老师来说,这是一件积习成常的事情。然而由于悔梅校点所有学生都尚无接受过学前教育,因此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帮助小学生建立字母识别基础。

6. Sau giờ lên lớp, các giáo viên cắm bản ở Huồi Máy lại phải tự lo nấu ăn và các sinh hoạt cá nhân khác. (1).JPG
下课的时候,扎根悔梅村的老师又继续他们的日常生活。

负责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芦文青老师自2009年至今已扎根在悔梅居民区。对于悔梅村村民来说,芦文青老师已经太熟悉了。47年人生中就有25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芦老师一直扎根在悔梅村。悔梅村村民已将芦老师视为该村中的重要成员。芦老师分享说:“尽管仍遇到许多困难,但本地居民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老师。这也是我对此地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

8. Điểm trường Huồi Máy thuộc xã Cắm Muộn, huyện Quế Phong lọt thỏm giữa bốn bề núi non..JPG
悔梅校点坐落于群山环绕、依山傍水的椅山山洼里。

虽然很想搬到生活条件更为便利的地方,但当我缺席时,学生拒绝来上课。因为那种感觉,我决定继续留下来,陪伴悔梅村学生上学。”除了上课时间,老师们还经常来到村里各家庭,一边看望慰问家长,一边帮助学生做好复习工作。

7. cuối tuần là thời gian các thầy được về với gia đình.JPG
周末是老师们的休息时间。

悔梅村村民窝文生表示:“有时候老师们还向忍饥受饿的学生分放大米。芦文青老师还多次为他们理发或者亲自帮他们缝纫破烂衣服。”扎根在坐落于群山环绕、依山傍水的椅山山洼里的悔梅村,老师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对工作的热爱。(完)

推荐

在嘉莱省伊阿冰(Ia Băng)举行迎接误入歧途人员回归教会的仪式。

保障西原和平的持久力量源泉

西原地区曾多次被敌对势力借“宗教自由”之名,企图分裂全国大团结。然而,在党和国家坚持正确方针和人文政策的引导下,许多人已回归正信,使西原的村寨重归安宁,持续走上富裕与发展的道路。

干部在谅山省东京坊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图自越通社

团结一心 重绘山河

“重绘山河”事业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整个政治体系能够实现上下同心、纵横贯通的团结局面,这项革新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

1990年9月20日,文化信息体育旅游部(现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将四位烈士僧人塔列为国家级历史遗迹。

四位高棉烈士僧人历史遗迹

51年前,四位高棉僧人——名集(Danh Tấp)、林雄(Lâm Hùng)、名鑫(Danh Hom)、名海(Danh Hoi)与昔日的迪石省(今安江省)的群众一同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伪政权强迫僧侣参军和炮击寺庙。

历史性决策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的面貌。图自越通社

历史性决策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的面貌

经过近5年实施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计划,依托巨大的投资资源以及全系统政治力量的共同推动,该计划第一阶段(2021-2025)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的面貌变化。

诱人的根饼被摆放在竹编芭蕉叶盘上,供平顺省藩切市美奈 Seahorse 度假村游客享用。图自越通社

平顺省的根饼

尽管是一道朴素简单的菜肴,但平顺省的根饼却蕴含着浓郁的海洋风味,带来一种这个地方独有的独特美味。

在靖边市乃至安江省各寺庙开展的高棉文字教学活动,始终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佛教信徒的大力支持和鼓舞。图自越通社

安江省保护高棉文字

长期以来,安江省南宗高棉族寺庙一直是高棉族子弟学习高棉文字的重要场所。这些课堂的开办得益于寺庙、僧侣、地方政府以及广大佛教信徒的共同努力。

广文课的傣语读写课程吸引所有年龄段的人和各阶层人民参与和学习。

竭尽全力传授和保护傣语的老师

广文课(Quàng Văn Khóa)先生现年75岁,党龄46年,是山罗省北安县芒科乡科村的傣族人。他多年来全心全意地向当地村民传授傣语。

1956年6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主席府与出席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妇女代表合影。

胡伯伯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厚感情

胡志明主席在其革命生涯中始终给予少数民族同胞特别的关注。对胡志明主席来说,无论是京族、土族、芒族、瑶族、嘉莱族、埃地族、色当族还是巴拿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都是越南的儿女,都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我们生死与共,休戚相关,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这一历史遗址。

百万人心系同 一个故乡

怀着无比崇敬与热爱的心情,在这个五月,全国数以百万的人们一心向往着越南民族共同的家乡--胡伯伯的故乡。这里不仅承载着关于胡志明主席的珍贵记忆,更传递着神圣的价值观,引导年轻一代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家乡、对祖国应尽的责任。

外国游客参观位于胡志明市第三郡第五坊阮廷炤街287/70号的国家级历史遗迹——“1968年戊申年春节西贡特工突袭独立宫所用的武器藏匿地下室”

追寻西贡特工的足迹

在南方革命最艰难、最困苦、最激烈的岁月里,西贡特工部队因屡建奇功而被人们反复提起。尽管50年已经过去了,但那段辉煌岁月的印记,至今仍在胡志明市的许多地方得到保留。

长山司令部470师原师长、劳动英雄黎春伯回忆道 “卧薪尝胆”的岁月、取得的各战功和1976丙辰年春节。

对1975年春天大捷后第一个春节的回忆

在这个四月,历史见证人和老一辈革命干部的脑海里不断涌现出1975年春天大后第一个春节的回忆。尽管半个世纪已过去,但当谈及那段峥嵘岁月,那些战斗取得胜利和欢乐的时光,所有的情感仿佛依旧鲜活如昨。

安沛市一角。图自越通社

国家统一50周年:安沛省面貌日新月异

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安沛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解放南方,统一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50年来,抗战的英雄精神始终激励安沛省党委、政府和人民不断奋斗,奋力谱写家乡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斯丁族文化保护区是一个生动再现斯丁族族人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节庆和民间艺术的地方

怀念本波村的舂米声

在这个历史性的四月里,位于平福省布当县平明乡本波(Bom Bo)村的斯丁族(S’tiêng)文化保护区充满了编织和舂米等体验活动的热闹气氛,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旅游团来这里参观旅游。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重温斯丁族人在抗战时期的英勇豪迈历史,观看战争纪念品或沉浸在斯丁族独特、多元的文化之中。

乌冲寺开设的高棉语培训班,这是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培养和支持革命干部的场所。

高棉族寺庙藏匿革命干部的故事

在抗美救国战争期间,南部高棉族同胞的许多寺庙成为了革命根据地,是藏匿、保护革命干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政治斗争运动和宣传活动的前沿阵地,特别是满腔爱国情怀的高棉僧侣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志明市设定了2025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GRDP)增长超过10%,人均收入达到8500美元,保持经济“火车头”作用、成为全国增长的动力;力争到2030年,人均收入达到13000 - 14000美元。展望2045年,胡志明市将成为亚洲经济和金融中心,人均收入达到37000美元,成为全球吸引力的目的地”,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得说。

胡志明市:现代、富有民族特色的城市

国家统一50周年后(1974年4月30日-2025年4月30日),胡志明市少数民族同胞在融入和发展过程中已迈出重要步伐。在党和国家的关注下,目前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建设现代、文明、富有民族特色等的城市做出贡献。

山羊样子模式。

可持续减贫工作的亮点

从薄辽省福龙县贫困率最高的乡份之一,兴富乡通过采用适宜有效的生产模式现已“换台脱骨”,成为薄辽省可持续减贫工作的亮点。

昆嵩省都莫龙县蒙理乡普谢村有威望人士耶·赫朗女士引导乡民织布,为维护色当族文化特色做出贡献

少数民族同胞的坚固“支点”

昆嵩是一个位于西原北部的山区边境省,全省总人口约为59700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占到54%以上,共同居住着43个民族同胞,近20%的边境居民是宗教信徒。

晓乐村党支部书记陈氏秋女士为帮助吴文颁先生获得贷款成功开展貂养殖模式,恢复并发展家庭经济搭建桥梁。

尽心尽力帮助人民摆脱贫困的党支部书记

金瓯省玉显县圆安东乡晓乐(Xẻo lá)村党支部书记陈氏秋女士一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发展经济,携手共建美丽村庄。

民族教育工作备受重视,为提升得乐省克容巴县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水平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少数民族地区播撒知识种子

经过10多年的革新,得乐省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国家优秀学生成绩与中部沿海和西原地区10个省份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在生存东岛上执行任务的海军战士。

越南长沙群岛上的日常生活场景

庆和省长沙群岛是越南海上边界主权的神圣象征。对于每一名当地居民来说,他们都把自己视为日夜守护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土地的战士。

2024年11月10日上午,政府总理、中央消除全国危旧房指导委员会主席范明政主持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为我同胞提供温暖房屋”

消除临时危房不仅体现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的精神,而且还是一项切实的举措,旨在完成可持续减贫事业,力争打造在民族奋发图强的纪元中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未来。

15号兵团“联谊菜园”模式帮助少数民族家庭提高膳食质量,改善生活条件

西原以北边境地区“民心阵势”

驻军与老挝和柬埔寨接壤长达251公里的边境线上的第15兵团已努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为建设西原以北边境地区牢固的国防安全阵势,特别是 “民心阵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