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攻坚克难注入动力
位于宣光省劳寨(Lao Chải)边境乡一座高山丘陵上的新寨(Xín Chải)民族半寄宿制中小学校是中央按照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主张优先投资建设的248个教学点之一。在崎岖的山区,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这一主张如同一股新鲜的生命力,激励师生攻坚克难,坚守校园,不弃课堂。
新寨民族半寄宿制中小学校现有29名干部、教师和工作人员。2024-2025学年,学校有10个班,236名学生,大部分为瑶族学生。近50%的学生来自贫困户或相对贫困。尽管如此,出勤率仍高达97.3%。这一数字体现了边境地区师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新寨民族半寄宿制中小学校校长李玉雄表示,“我们半寄宿生休息的房间不足,有的房间甚至要挤着30到40名学生。食堂设施老化,院子也没有。尽管如此,今年学校仍努力改善和清理校园,为新学年做出最佳准备。”
广义省亚达(Ia Đal)和亚太(Ia Tơi)两个边境乡共有7所学校,学生数量超过3400人,其中60%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之下,这些学校建设得较为宽敞。教师队伍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地方政府还为半寄宿生修缮和完善卫生间、清洁用水系统以及必要基础设施。得益于此,3至5岁少数民族儿童参加幼儿园教育比率达100%;完成教育课程的少数民族中学生比率超过97%;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的少数民族初中生比率达近97%等。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要求,“各部门、行业必须迅速且大胆地展开并确保在2026年8月30日前在各边境乡建成100所学校。”
正确且充满人文情怀的主张
经核查,全国22个省市有248个陆地边境乡。全国陆地边境乡已建成956所中小学校,学生规模超过62.5万;对全寄宿或半寄宿有需求的学生总数超过33.2万。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需要增建6000多间教室,近8000间宿舍,约4000间厨房、食堂、学生管理室、公共活动室,文化室以及3400多间教师办公室。
针对这一现状,越共中央政治局于2025年7月18日发布的81-TB/TW通知,对在248个陆地边境乡投资建设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校,其中2025年试点新建或改造100所学校的主张做出结论。政府总理指示教育培训部、建设部、财政部、民族与宗教事务部、农业与环境部配合各省市贯彻落实政治局的结论。

各地方须审查并制定规划,选择地点,确保面积、电力、水源、电信等基础设施满足建校需求;鼓励群众捐地建校。建设部负责学校设计工作,确保具备必要功能,符合各地方学生、文化、地形、天气的条件。政府总理要求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其中以国家资源为主;同时动员军队、公安、祖国阵线及政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凝聚综合力量,推动边境乡建校竞赛。
日前,出席奠边省西巴平(Si Pa Phìn)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政治局主张建设的第一所学校开工典礼时,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指出,投资建设248所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校是正确且充满人文情怀的主张,体现党和国家对边境及偏远贫困地区人民的高度关心。建校不仅为孩子们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助力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生活质量,巩固国家领土主权的根基——人民和依附土地、森林、边境界碑的社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