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战士米缸”这一富有深刻人文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模式,已在奠边省边防部队各个单位及全体干部战士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每天,在用餐前,奠边省各边防哨所的干部战士们都会从自己的口粮中省出一部分大米,放入“战士米缸”。每到月底,边防哨所的干部战士会轮流前往辖区内处境困难的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并赠送25至30公斤大米,传递温暖与关怀。

在边境地区,“战士米缸”模式已成为奠边省边防部队每一位干部战士经常性开展的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自2019年以来,各边防单位坚持每天从日常口粮中节省出0.5至1公斤大米,投入“战士米缸”中。这些节省的大米轮流捐赠给驻地周边的特困家庭、孤寡老人和孤儿。尽管捐出的米量不大,但在青黄不接的时节,它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群众的生活困难。
据奠边省边防部队副政委黎德义大校的介绍,“战士米缸”模式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体现了对边境困难同胞的关爱、情义与责任担当。本着“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方针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奠边省边防部队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边境地区的群众缓解生活困难。

经过5年的实施,奠边省边防部队各单位的干部战士每年节省并捐赠约5吨大米,送到边境各村寨的困难家庭手中。
这一模式不仅在物质上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还在精神上为他们提供了关怀,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边防官兵与边境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之情,从而为在新形势下牢牢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与边境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