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旨民歌——坚劳乡的文化遗产

出于对山旨民歌的热爱,2011年,林明萨先生已成立坚劳乡山旨民歌俱乐部。
出于对山旨民歌的热爱,2011年,林明萨先生已成立坚劳乡山旨民歌俱乐部。

北江省陆岸县坚劳乡世代居住着7个民族,其中山旨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山旨族人仍然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价值,最为突出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旨民歌。

北江省陆岸县坚劳乡世代居住着7个民族,其中山旨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山旨族人仍然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价值,最为突出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旨民歌。

独特的民歌艺术

尽管与其他民族居住在一起,但北江省陆岸县坚劳乡山斋族(高兰-山旨族)的两个族群之一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山旨民歌。

screenshot-2025-02-28-091007.png
坚劳乡山旨民歌俱乐部主任、优秀艺术家林明萨:“意识到山旨民歌的价值,2011年,我已同村里部分乡贤配合收集歌词、曲调,然后一起练习唱歌并传授给青年一代。从此以后,每逢佳节,坚劳乡都会定期举行山旨民歌演唱活动,从而鼓励和动员人们加强团结,更加热爱祖国”。

山旨民歌(或称能姑,有的地方称宋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表演艺术、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通常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合和空间中进行表演,如白天唱、夜间唱、改名唱、洗脸唱、婚礼唱等等。擅长演唱山旨民歌的人必须背熟许多歌词和类型,并且必须聪明才智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对唱。

山旨民歌多为四行诗,每行七个字,内容丰富,抒情性强。歌曲主要以男女对话、问候、祝贺等内容为主;歌词朴实而深刻,歌颂家乡祖国、劳动生产,希望生活温饱幸福、爱情美满。虽然没有使用乐器,但山旨民歌的歌词和旋律跌宕起伏总是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风俗,初春伊始,坚劳乡的山旨族青年经常来到当地村庄赏春景、唱情歌、进行交流。当他们对彼此有好感时,每对男女就进行对唱以相互了解。通过唱歌活动,不少情侣已成为夫妻,共创幸福家庭。山旨民歌不仅在青年男女中流行,而且也备受中老年人中喜欢,因为它是山旨族人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

传承保护民歌

山旨族人至今还保留着数千首不同类型的民歌。为保护和推广北江省陆岸县山旨族人这种艺术形式做出贡献的人之一--坚劳乡功村的优秀艺术家林明萨(Lâm Minh Sập,生于 1955 年)目前是坚劳乡山旨民歌俱乐部的主任。

screenshot-2025-02-28-090948.png
山旨民歌不仅在青年男女中流行,而且也备受中老年人中喜欢,因为它是山旨族人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
screenshot-2025-02-28-091038.png
山旨民歌表演前准备传统服装。

林明萨先生表示,目前未有任何研究资料明确记载山旨民歌的起源,只知道坚劳乡的山旨族各代人都会唱诵这些民歌,并相互传授。从老人到小孩,人人都学会唱歌,山旨民歌就这样在社区中流传至今。

出于对山旨民歌的热爱,2011年,林明萨先生已成立坚劳乡山旨民歌俱乐部。运营13多年后,俱乐部目前共有来自7个有山旨族人居住的村庄的近70名成员。一边开展活动,一边与当地学校配合开设山旨民歌演唱培训班,积极与周边省县进行交流,坚劳乡山旨民歌俱乐部的活动已有助于加强当地同胞的团结,弘扬山旨族同胞的传统民间文化类型。

screenshot-2025-02-28-091053.png
优秀艺术家林明萨和坚劳乡山旨民歌俱乐部成员一起练习,为即将举行的演唱交流活动做出准备。
screenshot-2025-02-28-091122.png
凭借在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价值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林明萨先生获得了许多奖状,特别是荣获“优秀艺术家”称号。

为了保护山旨民歌,林明萨先生还收集并保存了800多首山旨民歌,同时创作了近100首歌颂党、胡伯伯、民族、家乡、国家、革新事业的民歌。凭借在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价值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他获得了许多奖状。特别是在2019年,他荣获了国家主席授予的“优秀艺术家”称号。

凭借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2012年12月27日,山旨民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陆岸县山区山旨族民众的特色。(完)

推荐

庆和省春海乡天礁壁画村的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型壁画。图:阮成

探索奈潭湖畔天礁壁画村之美

庆和省南部这片土地,不仅以金色阳光、碧蓝海水和绵延无尽的沙丘吸引游客,还蕴藏着许多各具魅力与独特之美的目的地。

高棉佛教徒将入夏蜡烛和四类供品带到芹苴市安宁乡邦戳村慈悲寺供奉僧人。图自越通社

南部高棉族同胞独具一格的入夏节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高棉族南宗佛教同胞都会热闹举行入夏节(Chôl Vossa),开展许多独特的仪式。其中,献蜡烛上寺的仪式极具文化特色,助力丰富南部高棉族同胞的精神生活。

美善陶瓷产品

保护与发展美善陶瓷手工艺

根据第2208/QĐ-BVTTTDL号决定,广义省平山乡美善陶瓷手工艺近日被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汤汁米线的汤底是由鱼露和去骨的鳢鱼、拟平牙虾虎鱼、鳗鲇鱼、虾肉、猪肉和蘑菇等食材结合而成

著名的汤汁米线

汤汁米线是茶荣(现属永隆省)的著名特色美食,带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体现越—华—高棉族文化的交融。

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其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图自越通社

在校园里保持西原文化的灵魂

近年来,得乐省教育与培训部门积极与文化部门合作,开展了许多项目和措施,举办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向学生们传授有关传统文化之美的知识。

北河白色高原传统赛马节越南 “独一无二”的比赛。

北河白色高原上精彩的赛马节

老街省第十八届北河白色高原传统赛马节吸引了众多民众和四面八方游客前来参加,并为骑手们加油助威。这是越南 “独一无二”的比赛,因为骑手都是来自老街、宣光和山罗等省份山区县的农民。

“赫蒙风格土锦刺绣合作社”为近50位高山女性提供稳定收入。图自越通社

安沛高山区织锦业的守护者——李氏宁

在赫蒙族同胞的信仰与文化中,传统土锦是民族的灵魂与根脉,在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怀着传承与发展土锦产品的愿望,安沛省木江界县制古牙乡的蜂蜡绘画艺人李氏宁已将赫蒙族传统土锦走进国门、被誉为“土锦守护者”。

屋顶翻修工作同步有序进行。

嘉莱省坤索拉龙屋重披新装

在风吹林海的西原上,嘉莱省诸巴县河西乡巴拿族人心中的“精神之心”—— 坤索拉龙屋在经历了多年的日晒雨淋之后终于换上了新屋顶。没有机械设备,没有钢筋混凝土,这是充满了社区精神的工程,由村民凭借其双手、记忆和对文化的热爱重建而成。

春幡子是戈族人与神灵之间的精神纽带。图自越通社

广义省戈族同胞春幡子装饰艺术

广义省的每一个少数民族社群都有自己独特的春幡子装饰方式。其中,广义省茶蓬县戈族同胞的春幡子装饰艺术刚被文化体育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邦美蜀市阿科东村被选为试点开展社区旅游模式的地点,从而在得乐省其他村庄扩展社区旅游模式。

“城市里的村落”—— 阿科东

阿科东村(音译Ako Dhông)位于热闹的邦美蜀市中心,面积62.3公顷,共同居住着247户家庭,被誉为目前得乐省最美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

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在胡志明市越南佛教学院(平政县黎明春乡)出席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开幕式

推广佛教对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见解

2025年联合国卫塞节不仅是纪念释迦牟尼佛一生中三件大事的节日,也是促进和平、团结、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广友好、融合国际社会的越南形象的国际论坛。佛教最大的文化、信仰和学术盛会正在胡志明市越南佛教学院举行。

外国游客参观位于胡志明市第三郡第五坊阮廷炤街287/70号的国家级历史遗迹——“1968年戊申年春节西贡特工突袭独立宫所用的武器藏匿地下室”

追寻西贡特工的足迹

在南方革命最艰难、最困苦、最激烈的岁月里,西贡特工部队因屡建奇功而被人们反复提起。尽管50年已经过去了,但那段辉煌岁月的印记,至今仍在胡志明市的许多地方得到保留。

斯丁族文化保护区是一个生动再现斯丁族族人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节庆和民间艺术的地方

怀念本波村的舂米声

在这个历史性的四月里,位于平福省布当县平明乡本波(Bom Bo)村的斯丁族(S’tiêng)文化保护区充满了编织和舂米等体验活动的热闹气氛,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旅游团来这里参观旅游。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重温斯丁族人在抗战时期的英勇豪迈历史,观看战争纪念品或沉浸在斯丁族独特、多元的文化之中。

黎明之光高棉艺术团艺术家在胡志明市独立宫表演“椰瓢舞”节目

保护和弘扬高棉族传统艺术的摇篮

黎明之光高棉艺术团是九龙江三角洲地区舞台艺术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该艺术团于1963年成立于茶荣省桥棋县三义乡,是南部地区首支革命性的高棉艺术团。黎明之光高棉艺术团当初约有40名成员,主要编排并演出高棉族游鸡(Dù kê)艺术歌剧和传统舞蹈、西原各民族的传统舞蹈并用越南语和高棉语演唱革命歌曲。

牧民伊沙挪的大象赫昆(左)在大象化妆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邦敦大象节令人印象深刻

2025年邦敦大象节3月12日在得乐省克邦敦县隆那边境乡举行。这是纪念邦美蜀大捷和得乐省解放50周年(1975.3.10-2025.3.10)暨2025年第九届邦美蜀咖啡节框架内的活动之一。

倍唱—从宫廷到民间的行程

倍唱—从宫廷到民间的行程

倍唱(Hát bội)被誉为越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舞台艺术类型,不仅带来欢乐的氛围,还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训和文化价值。

移灵县民族寄宿制高中学生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穿着传统服饰。

西原土锦之美

西原地区每逢春天到来,当一片片咖啡园的白花盛开的时候,林同省移灵县戈豪族人民便穿着土锦衣服,翩翩起舞,踏青赏春。这不仅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更是对传统民族服饰的传承。

那岩节上再现练兵与抗敌活动。图自越通社

新春欢度那岩节

每逢正月十五日到来时,谅山省北山县镇安乡的岱依族人都举行那岩节(音译:Ná Nhèm,即黑脸),旨在祈求家家户户平安顺遂,好运降临。

博松望萨松隆寺以独特的高棉族建筑风格成为到访朔庄省的游客不可错过的信仰旅游目的地。图自越南画报

朔庄省依托高棉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旅游精品

朔庄省是高棉族同胞聚居最多的省份,占全省人口的30%以上(约36.1万人)。全省高棉族南宗佛教寺庙共93座。朔庄省明确将旅游业打造成经济支柱产业,其中推动与高棉民族文化相关的信仰旅游发展。

和平省芒族的村寨

探访芒族文化之地

和平省居住着许多民族,其中芒族为主,占全省总人口的63%。这里以“碑、旺、汤、洞”四个古老芒族区和超1万年的“和平文化“”的存在而闻名遐迩。随着时间长河流淌不息,和平省芒族已创造和维护了丰富、多样的文化。

僧侣在后江省渭水县永忠乡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一座寺庙乞食

南部高棉族亡人节

亡人节(Sene Dolta)长期以来被视为富有南部高棉族同胞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安沛省木江界县高帕(Cao Phạ)乡林泰(Lìm Thái)村举行的2024年“黄金季节中飞越在名胜上”的滑翔伞节吸引上千名国内外游客参加。

安沛省文化环境建设中的烙印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观点,因地制宜地运用到实践中,确保符合当地文化与风土人情,安沛省已特别重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将独具一格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力量和巨大资源,从而携手推动安沛家乡建设阔步前行。

优秀艺人林芬将高棉族传统乐器的演奏艺术传承给下一代

南部高棉族艺术的传承人

沿着茶荣省周城县良和乡巴塞甲(Ba Sê A)村的小路,我们造访了优秀艺人林芬。尽管林芬先生已经70多岁了,但他仍然非常健康。他父亲是高棉寺建造者,他从小就了解了高棉寺画中的每一个故事、歌曲、人物以及建筑艺术。出于对传统乐器的爱好,他还花时间了解如何制作高棉族的传统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