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救国战争期间,南部高棉族同胞的许多寺庙成为了革命根据地,是藏匿、保护革命干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政治斗争运动和宣传活动的前沿阵地,特别是满腔爱国情怀的高棉僧侣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满历史意义的四月初,老兵阮功造有机会重返朔庄省五岔路口市(县级)永贵乡的乌冲寺(音译,全名为Ô Chumaram Prếk Chếk寺)。至今,他仍清晰记得高棉族同胞和乌冲寺的僧侣们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向革命干部提供支持。在1969-1972年阶段,乌冲寺曾是藏匿众多忠坚革命战士的场所。1968至1969年,这座寺两次遭敌机轰炸,损毁严重。尽管如此,僧侣们和佛教信徒依然坚持守护村庄,坚定不移地支持革命运动。

1962年,位于朔庄市第十坊的茶心寺(音译,高棉语名为Majjmaram Chruitimchas寺)成为高棉族同胞直接与敌人开展政治斗争的场所。原朔庄省博物馆副馆长阮明心表示,这场政治斗争虽然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其胜利鼓舞和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精神,为朔庄省高棉族佛教信徒和各座高棉寺庙掀起的革命斗争运动开辟了道路。
在1968年戊申春季总进攻和崛起中,茶心寺是我军进入朔庄市(县级)的集结地,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损失。茶心寺僧侣与佛教信徒多次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反对敌人强制征兵,反对伪军和伪政权企图迁移寺庙,将茶心寺改建为机场,以扩大进攻基地、镇压我军民的抗战运动。20世纪70年代,茶心寺成为革命力量开展进攻和袭击的基地,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为国家统一事业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距离梂棋镇东南向2.5公里的茶荣省梂棋县周田乡乌谧寺(Ô Mịch, 高棉语为Ratanadipàràmkoskeo)也是藏匿革命干部的场所,当地力量聚集,以开展许多政治斗争的地方。凭借政治斗争运动领先女性干部石氏清的聪明才智和僧侣们的献力,值此1962年亡人节(Sene Dolta)之际,僧侣们和佛教信徒同部队配合直接攻击敌人。

本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抗战的精神,乌谧寺为革命贡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座寺也是呼吁人民群众捐献米粮和财物,为部队提供粮食的牵头单位。特别是还俗后29名僧侣已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救国力量。
对于高棉族同胞而言,寺庙是教育爱国传统的场所。如今,在和平生活的高棉族同胞一直认真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继续为建设日益繁荣幸福的家乡作出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