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沛省红瑶族的恭送祖先习俗

安沛省红瑶族的恭送祖先习俗
红瑶族妇女。图自越南之声
红瑶族妇女。图自越南之声

跟京族和其他民族一样,红瑶族人传统春节按农历计算。春节的意义是家庭成员经过一年辛苦劳作后休息和团聚的机会,也是向祖先汇报一年工作成果及所发生的好事坏事的时候。为了过好年,红瑶族同胞春节前就提前养猪、养鸡,准备好稻米。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打扫房屋、祖先祭台。这寓意把旧年的晦气全部清理掉。家庭成员也聚在一起做菜,准备年夜饭。饭菜除了粽子、瑶族传统“古”饼、猪肉、鸡肉、白酒外,还有糍粑、煎饼或用粽叶芦叶包的糯米饼。瑶族家庭祭台上一直摆有水、酒,香也一直烧着。

瑶族人一般不自己办仪式,而是请巫师或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举行。巫师代表家主办祭礼,去除旧年晦气,祈求新年平安,庄稼丰收,畜禽满圈,同时恭请祖先、逝者回来,一起和家人过年。而春节后,恭送祖先仪式是必不可少的。

安沛省红瑶族同胞没人知道恭送祖先仪式始于何时,只记得世代相传,这个仪式成为了红瑶族春节后的重要信仰文化活动。

安沛省陆安县福利乡万溪4号村村民冯氏材说:“我从小就知道本民族的‘佛窗’习俗。没人知道这种习俗始于何时,但,我的爷爷奶奶跟我讲,这是瑶族人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举行这个仪式后,春节就算结束了。家家户户重返耕种、养殖等日常工作,希望迎来发达的一年。”

红瑶族妇女做传统“古”饼。图自越南之声
红瑶族妇女做传统“古”饼。图自越南之声

大年初三、初四,红瑶族家庭准备举行恭送祖先仪式,送祖先回阴间,同时开启满怀工作顺利愿望的新的一年。这是红瑶族一直以来不能取消的仪式。

据红瑶族同胞的观念,春节期间,祖先一直在祭台上,与家人一起过年,保佑子孙。因此,如果希望把祭台上的糍粑、饼干、水果、酒等等拿下,就要举行仪式,恭送祖先后才行。

仪式举行前,家主要选择吉时,请巫师前来帮助家里举办仪式。仪式举行前,家主要准备一只白煮鸡,两张纸,要把纸张剪成手掌一样大的方形,纸的两面要印上花纹,将其作为纸币。除此之外,还要有5杯水、5杯酒、3根香。祭品准备好了就摆在祭台上。然后,巫师就开始行礼。

冯氏材一家请来举行仪式的巫师赵进明说:“今天,春节已过,家主感谢祖先回来与子孙一起过年。今天,家主准备了祭品,恭请祖先收下,保佑子孙新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主也请祖先允许收拾祭品,开启新年工作。”

送祖先回阴间,焚烧冥纸后,春节就结束了。家主把祭台上的祭品拿下,摆宴席,全家一起吃饭,边吃喝,边谈论新年的工作方向。

在一些地方,焚烧冥纸后,家主还要准备祭祀村城隍的饭菜。在村亭里,最有威望的巫师依次为各户家庭举行仪式,然后又为全村举行共同祭祀仪式。仪式结束后,各家拿来刀、锄头、犁等劳动工具,磨光,修好,然后全村人带到地里,怀着对新年生活温饱的渴望充满干劲的开始新年的劳作。(越通社/民族与山区画报)

推荐

戈都族人弘扬社区团结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日益文明、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戈都族人弘扬社区团结的传统

在抗美救国战争期间,我军曾受到广南省山区各县戈都族同胞舍饭让衣、无私奉献的热情帮助。戈都族人民团结一心,出人出力,为打败敌人、实现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戈都族社区凝聚、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依然在各个戈都族村寨中得以传承与弘扬。

高棉僧侣和信徒在罗寺后院2000多平方米的田地上热情地插秧的景象,其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在高棉族寺田地上插秧

在安江省靖边市(县级)安居乡罗寺田地上插秧是一项具有高度社区精神的特色文化活动,再现了七山地区高棉族同胞劳动和生产之美。多年来,这种习俗仍然得到保留和发扬,成为人们与寺庙、宗教与生活之间密切相连的象征。

墨侬族同胞的团聚仪式起到凝聚社群力量的作用。

墨侬族同胞的团聚仪式

每隔三至五年,一月至三月收获季节结束后,得农省的墨侬族同胞就会举行团聚仪式,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团聚仪式通常吸引许多村寨参与,期间举行许多独特的活动,如接待朋友、献上供品、在竹竿下祭祀神灵、赠送健康手环等。

埃地族人做苦茄子、溪鱼汤等菜肴

埃地族的饮食文化

得乐高原上的埃地族人不仅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而且还有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其菜肴融合了山林风味,因此具有独特的魅力。埃地族人的美食巧妙地融合了当地食材、各种本草、调料以及特殊的烹饪和加工方式。

高棉族同胞的传统舞蹈

金瓯省大力维护与弘扬民族文化特色

目前,金瓯省少数民族人口规模达约47460人(超11700户),其中主要是高棉族和华族同胞。金瓯省各民族同胞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但一向团结一心,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气息、多姿多彩的文化风貌。

俄都族安置村的生活节奏

俄都族安置村的生活节奏

俄都族(Ơ Đu)在越南54个民族中是人口最少的5个少数民族之一,其他民族包括西拉族(Si La)、布标族(Pu Péo)、布娄族(Brâu)和勒僈族(Rơ Măm)。
嘉莱族同胞的林神祭祀仪式

嘉莱族同胞的林神祭祀仪式

为了感谢林神保佑并给村民带来温饱幸福的生活,近日,嘉莱省亚格来县(Ia Grai)亚宝(Ia Pếch)乡的嘉莱族同胞已隆重举行林神祭祀仪式。
林同省戈豪斯雷族婚礼习俗

林同省戈豪斯雷族婚礼习俗

林同省戈豪斯雷族(K’ho Sre)与越南西原地区的许多其他民族一样也在母系是社会中生活。 因此,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婚姻和婚礼中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南部高棉族独特的民间舞蹈

南部高棉族独特的民间舞蹈

斋儋(Chhay-dăm)鼓舞是南部高棉族同胞独特民间舞蹈,是高棉族同胞在传统新年(Chol Chnam Thmay)、报孝节(Sene Dolta)和拜月节(Oóc Om Bóc)等传统节日期间经常表演的舞蹈。鼓舞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与保存并得到世代相传。
墨侬族同胞的好客习俗

墨侬族同胞的好客习俗

本着“客人进村就像孩子进腹”,到访的客人都是亲朋好友,给家庭和村寨带来好运的观念,墨侬族同胞有客人来时都会招待得非常热情周到,给客人最舒适的服务设施和最好吃的东西。
为高棉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高棉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落实越共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于2018年 1月10日签发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棉族同胞地区民族工作的第 19-CT/TW 号指示,5年来,薄辽省一直按照积极展开各项目和计划,助力高棉族同胞逐步发展经济、稳定生活,并实现可持续扶贫。
河江省倮倮族人保存传统刺绣业

河江省倮倮族人保存传统刺绣业

对于河江省苗旺县的倮倮族妇女来说,传统土锦布刺绣业已成为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正在为保护、弘扬倮倮族文化价值和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莱州省赫蒙族同胞的蜡染传统手工艺

保护莱州省赫蒙族同胞的蜡染传统手工艺

据《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报道,莱州省的赫蒙族同胞有很多传统手工业,而各个行业都带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蕴含着赫蒙族同胞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也是一代代赫蒙族人已经并正在积极维护和传承蜡染传统手工艺的原因。
广宁省平辽县独特的山区集市

广宁省平辽县独特的山区集市

据《越南之声》,没有平原的集市那么拥挤,广宁省平辽县的边境集市热闹非凡。多年来,集市已经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场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促进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项目(第二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促进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项目(第二期)

28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越南代表处同越南教育培训部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局、胡志明共青团中央、韩国希杰(CJ)集团和其他伙伴联合举行促进越南少数民族地区性别平等和女童教育的“我们有能力”(We are ABLE)项目(第二期)仪式。
传承戈豪族的传统土锦布编织业

传承戈豪族的传统土锦布编织业

目前,林同省传统手工土锦布编织业乡村共4个,其中卡通村最为偏远。为了传承戈豪族文化特色,当地政府和艺人正不断努力寻求办法来盘活这一传统手工艺。
传承戈豪族的传统土锦布编织业

传承戈豪族的传统土锦布编织业

目前,林同省传统手工土锦布编织业乡村共4个,其中卡通村最为偏远。为了传承戈豪族文化特色,当地政府和艺人正不断努力寻求办法来盘活这一传统手工艺。
河江省岩石高原上蒙族人独特的亚麻纺织业

河江省岩石高原上蒙族人独特的亚麻纺织业

河江省位于祖国最北端,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其中以蒙族丰富多样的文化为主体。如今,蒙族亚麻纺织业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为当地妇女创造了脱贫致富的生计,更是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广平省大力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

广平省大力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

广平省是越南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 除了海岸线和著名风景以外,该省西部还有长山森林树冠下和传奇胡志明公路沿线的壮丽自然景观,其是该省促进社区旅游发展和提升少数民族居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潜力。
吉能鼓声清脆动感十足

吉能鼓声清脆动感十足

对占族而言,除了扒拉农(Paranung)鼓和萨拉奈( Saranai)哨外,吉能(Ghi-năng)鼓是占族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三种乐器之一。
2023年芒族开夏节精彩纷呈

2023年芒族开夏节精彩纷呈

1月29日(即癸卯年正月初八),2023年芒族开夏节在和平省新乐县丰富乡举行。这是和平省最大的传统民间节日,已成为当地芒族人每逢春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和信仰活动。越南民族委员会主任、部长侯阿令出席活动。
得乐高原的赫蒙族过年习俗

得乐高原的赫蒙族过年习俗

每逢腊月二十五(农历腊月二十五),得乐省克容崩县赫蒙族人就把田地工作搁下,休息,准备迎接春节。赫蒙族人过节时间截至正月十五。